要用社会生产方式加强 “主旋律”文艺精品供给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在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一批聚焦当代英模人物的文艺作品陆续亮相银幕、荧屏、舞台,特别是电影《建军大业》《战狼Ⅱ》等,引发了业界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主旋律”文艺创作精品供给的关注和讨论。
一、新时代的 “主旋律”文艺精品创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文艺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就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创作从价值导向到题材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精品的命题提了出来。
新时代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主旋律”创作,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做的文章广阔而丰富。从创作主题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涵盖了当代中国所有正能量的主要方面。就像习总书记指出的:只要有正能量、有感染力,能够温润心灵、启迪心智,传得开、留得下,为人民群众所喜爱,这就是优秀作品。从创作题材内容来说,一是重大历史和现实题材,包括已有题材的新创作、新的历史现实题材资源的开掘与创作等;二是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当代文化实践的小题材、小故事、小人物等也都可以展现“主旋律”。从创作体裁和艺术形式来说,可以是剧本,也可以是舞台形式或多种舞台艺术形式,也可以是电影、电视剧,等等。从创作主体来说,既可以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也可以是社会创作单位和个人,还可以是国有、民营优秀团队、优秀人才的合作。
二、“主旋律”文艺创作的一些误解和不足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借鉴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主旋律”文艺创作还存在一些误解。很多人认为“主旋律”文艺就是意识形态文艺,是没有市场的,只有像发达国家那样,依靠娱乐产品才能占据国际文化市场。在相当长的时期,许多人都认为以好莱坞为代表的美国文化产品是依靠或好看或刺激的娱乐性,依靠不烧脑、不费神的类型化来占领市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20年来我们准入的美国大片绝大部分的意识形态属性相当鲜明。比如,《拯救大兵瑞恩》中,为什么要牺牲八个人救一个人?道义之处就在于“孝”,瑞恩的三个哥哥都在战场上牺牲了,所以瑞恩必须被找到并被送到母亲身旁陪伴母亲。这个命令是美国总统、是国家发出的。这是整个故事的宏大叙事,是典型的美国式爱国主义的宣扬。影片最后,主人公面对无数士兵的墓碑潸然泪下的时候,美国国旗冉冉升起,让观众觉得这一切都水到渠成,美国价值观的宣扬也就水到渠成了。再如,《血战钢锯岭》的意识形态叙事在于宣扬国家捍卫公民信仰自由,正因为国家捍卫了公民信仰自由,才让一个不配上战场的士兵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伟大的人道主义精神。《泰坦尼克号》有没有意识形态的宣传呢?它宣扬的是“美国梦”,宣扬的是美国人对人生、他人、世界、爱情的价值观。一切皆美,一切皆符合人道、人性,还有敬业精神,面对死亡的达观态度、为爱而死等等,但却不符合这一海难的历史事实。根据统计数据,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活了220人,二等舱活了117人,三等舱一共669人最后只活了172人,生存机会是20%,充分说明这艘巨轮的逃生者是与舱位和金钱划等号的。
讴歌祖国、讴歌英雄、讴歌人民是文艺创作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主题。我们不得不说,上述的美国大片都是在展现这一主题。在这一主题的挖掘、编剧、讲好故事等方面,我们还有比较大的差距。现在,我们有了《战狼Ⅱ》《建军大业》《湄公河行动》等比较好的“主旋律”作品,但就是这些作品,其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众星捧月般的《战狼Ⅱ》把我国派出军舰赴国外撤侨的真实事件,写成了孤胆英雄深入虎穴的老套故事,使“国家有能力保护海外华侨”这一重大主题狭窄化到一个被开除的特警故事。由于没有为国家军事强、外交强、国际影响力强等“撤侨”条件做出铺垫,同时也缺乏这些方面的故事营造,外国士兵主动为高举中国国旗的主人公让路的高潮桥段就显得牵强,没有水到渠成之感。中国军舰直到斡旋成功才开始“最后一分钟营救”的情节,可能符合真实情况,但却不是好的电影情节,而是我国电影老套情节的再次复制,不仅没有体现国家保护华侨的能力,甚至给人以国家无力保护华侨之感。文艺作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习总书记指出,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中国不乏史诗般的实践,关键要有创作史诗的雄心。我们的“主旋律”文艺创作还要朝着这一要求多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