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主页 > 综合新闻 >

全市16个区文旅局倾心打造的上百种精品来静安啦

建筑,

是历史文脉的承载者,

是城市记忆的见证者。

“建筑可阅读”让人们走进城市的历史,

触摸城市的文化印记。

9月13日下午,“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在静安嘉里中心南广场开幕,向市民游客展示全市“建筑可阅读”工作成果,让大家在走走逛逛中,充分体验和感受上海的“三大文化”和“四大品牌”。

玩转文创市集,看建筑 “活”起来

“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吸引了全市十六个区文旅局及上海文物交流中心的共同参与,现场集中展示上百种与“建筑可阅读”相关的文创产品,既为市民游客打开一扇了解建筑的“窗口”,又能有效推动文创产业发展,使城市文脉在延续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记者在静安展区内看到,凸显石库门、旗袍等海派元素以及静安红色文化地标的盘扣、八音盒等各式文创作品,吸引了不少市民停下脚步,仔细挑选。

市民陈小姐看着精致的盘扣、精巧的折扇,哪一个都不愿放下,“这些文创作品都太漂亮了,而且也很实用,真的想把它们都带回家。”

据悉,目前的“建筑可阅读”产品已经从最初的扫二维码呈现建筑人文历史,逐步向根据资源特色,开发文创产品方向发展,使得市民游客能够更加立体地了解历史、品味文化,让建筑在逐渐“活”起来的过程中,焕发更强生命力,增添发展新印记。

启动“人·物”评选,感悟城市温度

建筑,是历史文脉的承载者,是城市记忆的见证者,反映着城市的精气神、连接着城市的过去与未来。

在当天的开幕仪式上,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十六个区文旅局指导、蜻蜓FM主办的市民最喜爱的“建筑可阅读”百大“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

本次评选将通过市民游客的参与投票,评选出一批最受市民喜爱的“建筑可阅读”系列产品,包括历史建筑、微旅游线路、文创产品、讲解员以及服务明星等,让广大游客从最具代表性、最有地域特色、最富时代气息的“建筑可阅读”百大“人·物”中感悟历史的厚度、感受城市的温度。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市文旅局联合全市16个区文旅局,融合各区的景观特点和文化特色,共同推出了103条各具特色的建筑微旅行线路。其中,既有“点燃革命火种”“奏响工运凯歌”“聆听胜利号角”等红色文化线路,也有“海派文化之源”“魅力衡复·旧貌新颜”等海派文化线路以及“江南园林之旅”“诗画朱家角”“枫泾江南文化之旅”等江南文化线路。

行走在这些微旅行线路上,

市民游客可以用脚步丈量

上海这座“人民城市”,

聆听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

感受城市历史人文气息。

上线有声读物,用耳朵“云”游上海

作为“建筑可阅读”文旅融合工作的重点项目,由上海市副市长宗明主持并担任主编,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协调,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出版,上海城市推广中心出品的《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于今年上海书展期间隆重亮相。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走进建筑、读懂建筑,更好地丰富“建筑可阅读”文旅融合的形式,让读者以多样化的方式打开建筑这部大书,《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有声版于9月13日在蜻蜓FM、喜马拉雅等音频平台首发。读者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欣赏音频内容。

《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有声版邀请了“侧耳”团队印海蓉、施琰、陶淳、王幸、林牧茵、徐惟杰、臧熹和叶子龙等八位沪上知名的新闻主播、主持人参与录制,借助诸位知名主播的人气与精彩演绎,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阅读载体,用这种新颖的形式,让上海的知名建筑可见、可读、可听,为广大读者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

记者、图片:邢蓓琳

部分图片:图虫创意、喜马拉雅APP

编辑:叶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