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主页 > 综合新闻 >

收录了138幢徐汇优秀历史建筑的精品图书,为何

复兴中路1331号的黑石公寓,“五一”假期成了网红打卡地。每到下午两点左右,位于黑石公寓底楼的“幸福集荟”书店前常常会出现排队长龙——出于防控及阅读体验需要,书店限流30人进入,后来的人只能排队,但前来探访的人依然乐此不疲。
如今面貌焕然一新的黑石公寓,其实已经96岁高龄。在日前荣获上海市第十五届“银鸽奖”图书出版一等奖《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一书中,作为徐汇区138处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的黑石公寓,也占据一席之地。在书中,黑石公寓被誉为“自成一派”,其中有什么讲究?
【96岁的黑石公寓新生】
5月4日上午,“黑石M+”创意园区已经有了一些拍照打卡者。除了黑石公寓,这里还有办公区、酒店、商店、咖啡馆等设施,与对面的上海交响乐团呼应,主打音乐文创特色。
而对于老建筑爱好者而言,黑石公寓的历史更值得品读。从公寓底楼“幸福集荟”书店内展示的黑石公寓初建成时的照片看,1924年时复兴中路两旁的梧桐树刚刚种下,枝叶稀疏,树干直径只有旁边路灯杆的一半粗。相比今日复兴中路梧桐树的亭亭如盖,时光的力量可见一斑。
初建成时的黑石公寓
今天的黑石公寓前,梧桐树已亭亭如盖
至于黑石公寓的自成一派,主要是指其建筑风格上的莫衷一是。徐汇区138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中,汇集了英式乡村、法式、西班牙式、新古典主义、巴洛克等多种风格。惟独黑石公寓,却没人能确切地用一种建筑风格来定义她:其南北立面中间顶部都有弓形山墙,上有垂花雕饰,有点巴洛克艺术的意思;主立面三段式划分,左右对称,属于新古典主义的构图法则;沿街中间底层凸出有大门廊,以科林斯式双柱支撑,这在法式建筑上多见……
显然,当时上海的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学院派难叫座,建筑上纯粹的某一历史风格并非一成不变,黑石公寓就成了这样一种“甲方喜欢什么,设计师就会多画些什么”的例证之一,被认为蕴涵了一种圆融的智慧,但也在外观上达成了一种微妙的和谐。
黑石公寓底楼书店陈设
作为当时上海的高档住宅,黑石公寓深受民国政要和富商巨贾的青睐。1935年,北洋时期的国务院总理熊希龄,在66岁高龄再婚迎娶33岁的复旦大学教授毛彦文时,婚房就设在黑石公寓的3楼36号房。当时,36号房内设会客室、两间卧室等,月租约210元。1945年,联合国救济总署曾在此办公,插美国旗,于是黑石公寓又有花旗公寓的别称。
今天的黑石公寓,已经从最初的五层砖石结构,增高成了六层楼。一楼是书店,二楼以上仍有不少住家,其中就有一些居民是音乐人。一楼书店内,以当年的马赛克瓷砖颜色样式定制修复的走廊,是公寓里最热门的打卡点之一;在空间舒适的书店视听室戴上耳机聆听一番原版黑胶唱片,也能令人的心灵瞬间安静下来。
网红打卡点之马赛克瓷砖走廊
【一本会“自动更新”的书】
在《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一书中,包括黑石公寓在内的徐汇区138幢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前世今生,都被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该书特邀编辑、时任徐汇区文化局文物科科长的蔡玮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徐汇的文化特色在于五大板块,电影、文学、音乐、戏曲、美术……后来我们想,其实建筑也是徐汇的一大特色,而且建筑作为一个载体,可以串联凝聚起电影、音乐、文学、戏曲和美术这五大文化板块的内容,它们互相之间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这样的想法,也成为编书的缘起。
黑石M+园区
翻开600多页厚的《梧桐深处,建筑可阅读》,精美的海量图片是这本书当仁不让的“颜值担当”。据了解,为精心打磨书中内容和细节,从2018年年初到2019年上半年,该书编辑团队曾九易其稿。
比如,对于全书所涉及的138处徐汇区优秀历史建筑,拍摄团队进行了全方位“地毯式”拍摄,前后拍摄了上万张高清照片。最后挑选进入定稿的照片,只有1000多张,仅用了采集素材的1/10左右,可谓优中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