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主页 > 综合新闻 >

网络微短剧,能否“复制”网剧的精品化转型之

长视频平台也在布局各自的微短剧剧场,并尝试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定义”其自制的短剧。其中,爱奇艺的“小逗剧场”侧重轻松诙谐的搞笑气质,腾讯的“十分剧场”定义重点在于短剧时长,芒果TV的“下饭剧场”主要通过观看/使用场景来定义。相对来说,“爱优腾芒”的微短剧更偏向于10至20分钟的“中视频”,比如《念念无明》单集时长10分钟,《又是努力的一天呢第二季》单集时长12分钟。

前不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依规将国产网络剧片审查纳入行政许可事项管理,开始发放《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这意味着国产网络剧片的“上线备案号”被“网标”取代,网络剧片的制作、播放将更加规范。

相应地,长视频平台将长剧的制作思维引入微短剧。一个明显的变化体现在题材的多元化尝试上,如《大妈的世界》是对一度在互联网舆论场上处于“失声”状态的群体的关注,破除了种种对“大妈”的刻板印象; 《念念无明》通过“古装版《史密斯夫妇》”的设定,给古装言情题材的微短剧带来了精细化制作,正如导演曾庆杰所说,“小制作也要合情合理,时间短,质量却不能下降”。该剧将男女主角大婚的“经费燃烧”场面改为户外月下拜堂,节省制作经费的同时,让月下“巧遇”拜堂的名场面与主角彼此掩藏各自身份的情节相印证。

网络微短剧并不是一个全新的网络影视形态。早在2009年,便有一些以短时长、短制作周期、小投资规模为主要特点的网络短剧开始流行。2013年,《万万没想到》《报告老板》等网络小型系列剧接连推出,在时长、制播方式、审美趣味等方面已与今天的网络微短剧相差不大。但彼时网络微短剧与网络媒介的关系尚未被充分挖掘,网络小型系列剧更像是一种尝试而并未成为风潮,创作者的最终目的往往还是将作品转化为大银屏上的“大电影”,而不是探索紧贴网络媒介的网络剧集本身。

其次,还有一种常见的业界说法认为:“网络微短剧火爆的时间曲线,正好与国内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时间线吻合。”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相较于长视频来说,短视频制作成本较低,制作方式更灵活,能更快地调整和适应年轻一代对文娱产品的消费需求,这也是其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因。

多方合力,推进网络微短剧的精品化进程

网络微短剧在今天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成为各网络视频平台内容生产的新领域,可以说,这是一种“逢其时”的自然生长,其发展有着清晰的脉络和内在动力。

尽管2020年就有“网络微短剧元年”这一说法了——2020年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备案系统新增了“网络微短剧”的板块,将其定义为“单集不超过10分钟的网络剧”,从而将微短剧正式纳入视频剧集之列。但从内容形态与审美风格来说,网络微短剧的发展刚刚迎来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展翅”期。

与此同时,我们能够看到2022年网络微短剧在内容方面的一些变革。首先,不同的视频平台对微短剧的形式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关于微短剧剧集时长,近年来抖音的“新番计划”与快手的“星芒计划”,鼓励微短剧单集时长设置在1至5分钟之间。在视觉呈现上,微短剧探索处在竖屏与横屏两种不同的媒介形式中。其中,短视频平台中的微短剧基本为竖屏形式。竖屏因其屏幕大小和比例的特性,在远景、大场面的表现上有一定限制,只能更多地聚焦于人物,这也进一步限制了竖屏短剧信息量的承载与传递。

网络微短剧,“旧瓶”还是“新酒”?

从具体的内容上来说,微短剧往往更强调代入感,故事开放给观众的“界面”多是通过让人有记忆点的主角来“操作”的。在剧集常见的“大女主”“傻白甜”“美强惨”一类的人物标签之外,一些微短剧探索了更有“先锋性”的人物设定。以“快穿”题材为例,当微短剧里的主角女玩家走进了游戏、女编剧走进了剧本,她们带着现代人的知识“快穿”进别人的身体做任务,她们占据的优势、所开的“外挂”往往是熟悉剧情的信息差,进而可以自己掌握命运和剧情走向。此时,她们不必再扮演被拯救的女主角,而是清醒地游走在各个剧本之间。

随后,《长公主在上》《念念无明》两部网络微短剧,同样让观众看到了微短剧制作的诚意,收获播放量破千万的成绩。但另一方面,网络热度与播放数据刺激网络微短剧制作量激增,也滋生了部分创作者“靠短剧一夜暴富”的浮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