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
    主页 > 期刊导读 >

李蜀光:错位谋篇 布局精品

既然难以硬拼,他则为佛山二院设计了一条错位发展、特色领先的精品医院之路。

在省、地、县三级医疗综合网络中,本应发挥承上启下作用的地级市医院难免略嫌尴尬:比上不足人才、资源及大环境优势,比下缺乏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尤其当域内拥有众多优质医疗资源时,医院如何积极应对、探索适宜发展道路?面对这一疑问,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下称“佛山二院”)院长李蜀光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将其五年多的院长生涯娓娓道来。

最初以博士后身份来到佛山二院开展临床业务的李蜀光,处事作风并无一般的“领导范儿”:他个性谦和,语速不疾不徐,总是带着善解人意的微笑。作为院长,五年光阴并不算长,但在他的引领下,佛山二院于规模、环境、软实力与社会口碑等多方扭转,由一家基础薄弱的二级医院迅速步入三甲医院行列,顺利通过南方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评审,并获得国家人保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等多项成果。他为之付出的心血可见一斑。

避短扬长

2008年初,李蜀光履新刚刚一月有余,就经历了数次重大考验:医院1.4亿元的贷款到期,四大国有银行前来“逼债”;医院地处佛山市中心,本就空间有限,又处于基建过渡期,还被政府要求马上搬家;院内人心涣散、凝聚力差—整个佛山二院都处于低谷,与周边医院的差距越拉越大。

面对种种困境,他并未盲目提出追赶目标,而是根据整个佛山市医疗资源配置格局,冷静地思考未来的出路:既然无法在规模上与其他老牌三甲医院相比拟,那就根据自身实力定位,打造精品医院。“一年出困境,两年打基础,三年上台阶”的口号也就由此提出。

“那个时候,无论是社会认知还是兄弟医院的反馈,大家都认为我们不行。”回忆起当初的艰难,李蜀光的话语中满是感慨,“我告诉大家,无论别人怎么评价,我们首先要自己肯定自己。”

“扭转负面口碑并非易事。改造环境、提高临床、学术水平都不是一时半刻能实现的,唯一见效最快的就是提升服务。通过服务让患者真正感受到我们的变化,认识到我们确实是为患者着想;其次是要逐渐在整个医院内形成我们独特的服务礼仪文化。”深思熟虑下,李蜀光在院内提出“创优服务工程”,以此扭转医院品牌的社会认知度。

“现代医学教育很大的缺失在于,就算大家希望为患者做好服务,却也不知道怎么正确去做。”为了强化员工的服务意识,李蜀光足足花了一年的时间提供相关培训,通过教师授课、场景模拟,让员工们编剧本、扮演情景剧,从患者角度探索最佳服务方式。付出很快得到回报。患者对佛山二院的印象有所改观:服务不错,流程方便。就医人数逐渐增多。

服务口碑提升了,学科实力自然也不能落下。佛山二院眼科一直是当地较有影响的特色科室。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科实力,李蜀光投入重金改造,全院1038张床位中,眼科占到1/10,不仅引入了7位博士人才,近两年更是发展至10个亚专科。佛山市眼科研究所、防盲办、角膜移植眼库等机构也在陆续建设中。

“总体上来看,普及全民医保后,我们目前的医疗服务还远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尤其是优势专科,需求量很大;从地级市医院角度来看,尽管动车、地铁实现了‘广佛同城’,患者到广州就医已十分便利,但如果本地医疗条件足够良好,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在本地解决,患者还是愿意就近看病;再者,省城医院已是满负荷运转。以眼科举例,本地患者慕名到中山眼科中心求医,当地医生甚至主动推荐我们,‘你们不用来了,去佛山二院就行!’”而更让李蜀光得意的是,医院眼科还吸引到部分省外患者。

优势学科的发展令医院尝到了甜头。在现有基础上,李蜀光树立了两大发展方向,“头做大、心做强”。李蜀光本人是广东省首位颌面外科博士后人才,带领口腔科发展颌面外科修复、口腔正畸技术自然不在话下;加上医院的耳鼻喉科向来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也获得过数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几项特色专科均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很有“头做大”的实力基础。作为最早开展心脏介入技术的地市级医院之一,佛山二院的心脏中心亦在省内开展得有声有色,目前共分4个病区,拥有200余张床位。这是“心做强”的基础。

除此之外,医院还积极培养其他特色,包括微创技术、甲状腺外科等。“我们虽然是综合医院,但与域内其他医院硬拼会很难突围,错位发展专科特色才是出路。”人生如棋,看似死局的佛山二院被他接连两记妙着激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