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植精品戏剧铸造特色期刊纪念剧作家创刊四十
伴随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1979年创刊的《黑龙江戏剧》,1985年更名为《剧作家》,今年迎来了她的四十华诞。笔者参与办刊二十年,此刻抚今追昔展望未来,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五年之前,笔者曾撰文《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作为《剧作家》出版二百期之感言。现将部分感言作为简要回顾摘录如下。
当年的创刊者和编辑者,有的已驾鹤西去,有的已退隐红尘。在《剧作家》成长过程中,一代代领导鼎力支持,育幼苗以茁壮;一批批编辑呕心沥血,做嫁衣而锦绣。
全省一级期刊,她榜上有名。中国期刊方阵,她名列其中。全国田汉戏剧奖,她多年加盟。“黑龙江戏剧现象”全国瞩目,有她文学与理论的积极贡献。省戏剧创作中心繁花似锦,离不开这位园丁的辛勤耕耘。
《剧作家》以文学剧本为根基,以学术理论为支柱。她坚守精神取向,操守美学品格。众多厚重的优秀剧本,在此园林姹紫嫣红,为同类期刊所刮目。大量精粹的学术论文,于此花圃争奇斗艳,为此类杂志所罕见。文学硕果纷披于虬枝,学术奇葩绽放于碧叶。
《剧作家》以时代精神为栋梁,以民族精神为基石。她与改革大潮翩翩共舞,与开放洪流滔滔共鸣。她回旋着大变革的涡流,飞溅着大时代的浪花。她反映历史的痉挛,揭示时代的走向,表现人民的苦乐,彰显大众的悲欢。她唱响时代主旋律,描绘人生丰富性。她放眼中华五千年,讴歌华夏之文明。她为民族精神树碑立传,对腐朽文化痛下针砭。她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坚守民族精神家园。《剧作家》坚持正确导向,从未发生政治故障。
《剧作家》伴随时代的觉醒,致力于人的发现。她让文学回归于人学,让艺术复归于人性。她把人放在历史舞台上审视,置于现实关系中考量,把握其民族血脉,透视其文化基因。她对人性给予审美观照,对人生予以终极关怀。
《剧作家》植根家乡热土,渲染黑土特色。她深情回望故乡历史,深切关怀家乡现实。她再现黑土地百年风云千年沧桑,表现黑土地现实生活的宏伟画卷。她挥毫泼墨笔走龙蛇,以大写意笔触勾勒风雪山川,以大碗酒豪情抒写人文景观。雄浑博大的黑土文化气贯长虹,粗犷豪放的黑土戏剧惊心动魄。
《剧作家》是没有围墙的戏剧学院,是情意绵绵的人才摇篮。剧作家说《剧作家》是剧作家之家,评论家说《剧作家》是评论家之友。一些人的处女作,首次在此问世;一些人的精品力作,在此首先亮相;一些新人新秀,在《剧作家》崭露头角;一些名家大腕,在《剧作家》留下足迹;一些戏剧爱好者,在《剧作家》受益良多。
回顾更需要前瞻,纪念是为了发展。《剧作家》办刊四十年,始终坚持如下人文基调,即时代风采、民族风姿、黑土风情、关东风骨、戏剧风格、文化风韵。刊物风格基调,是自内而外,追求凝重大气、雅俗共赏,犹如玉树临风,空谷幽兰。未来《剧作家》,当以以上基调为基础,与时俱进构建艺术圣殿。
笔者殷切期望,走向美好明天的《剧作家》,要承前启后,与时俱进,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创新发展。一是以黑土文化为根本弘扬时代精神;二是以时代精神为灵魂张扬黑土文化;三是以美学精神为极致引领精品创造。
时代精神是伟大时代的灵魂。当今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熔铸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开放,千古伟业,惊天地、泣鬼神,天翻地覆慨而慷。由此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圆成壮丽的中国梦。抒写改革开放的宏伟画卷,讴歌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创造民族复兴之史诗,咏叹时代精神之绝唱,是戏剧艺术家们共同的崇高使命。黑土地戏剧家们要以黑土文化为源泉,弘扬伟大时代精神,让雄浑博大的黑土文化神韵,与改革创新的伟大时代精神融为一体,并且与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水乳交融。我们尤其要大力弘扬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
当今时代精神,凸显创新精神。改革即是创新,创新即是改革。创造是文化的属性,创新是文艺的本质。戏剧家和《剧作家》,要勃发创新精神,锤炼创新能力,传播创新成果,引领创新风尚。在戏剧创作方面,无论是古代作品还是现代作品,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都要以新的内涵来提升,以新的形式来表现,以新的手段来传播。在办刊方面,无论是办刊宗旨还是总体设计,无论是戏剧作品还是艺术理论,都要精益求精地锐意创新。
实践是创新的根本动力,创新贵在理论联系实际。在艺术创新过程中,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精神大众化,民族精神地域化,艺术精神人性化,美学精神艺术化,创新精神个性化。创新更要扎根生活扎根人民。以人民生活为创新源泉,在此源泉中迸发创新灵感。创新是对传统的创造性继承,是新时代的文化重构与美学嬗变。“放胆文章拼命酒”,艺术自古爱创新。值此文化盛世,我们办刊与创作,都要拒绝粗制滥造,力避平庸无奇。务必追求“领异标新二月花”,“映日荷花别样红”。